
為一所藝術學院新建一座長達860米的建筑,即使是在一切都顯得規(guī)模巨大的中國似乎也有點難以實現(xiàn)。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建筑設計作出保留一座原不銹鋼廠的決定,以紀念寶山區(qū)曾是重工業(yè)基地的歷史身份,卻開啟了對這一龐大建筑進行功能轉換的前景。極其充裕的空間不僅供藝術學院使用,而且用于其他文化和公共項目。改建后的工廠可望成為新城區(qū)的紀念地、大學和和充滿活力的公共生活中心。
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(吳淞院區(qū))項目位于上海市寶山區(qū)吳淞創(chuàng)新城,本項目以打造以藝術教育為核心、國際藝術人才和資源高度集聚的吳淞國際藝術城核心區(qū)為目標。在國際方案招標中,gmp建筑師事務所在本次競賽中標 ,設計以“時間回廊”為理念,對原廠房連續(xù)的柱網與屋架結構進行了保留與重構,在還原其宏偉壯觀的空間尺度感的同時,也為轉型后的新功能場景增添一份屬于鋼鐵工業(yè)的熾熱記憶。原廠房從東至西綿延近一公里,屋脊上有序地排列著若干組氣樓,被視作型鋼廠房的重要標志。設計靈感便來源于這些氣樓。每當陽光照射進排列工整的氣樓,富有戲劇性的室內空間便由此誕生。
由于原址的工業(yè)機械設備,鋼結構,和通風氣樓均具備極高的保留價值,改造思路以“最大程度保留原廠房結構”為主旨。在拆除老廠房的破損屋頂并使結構露出后,氣樓內被置入弧形不銹鋼板,使陽光反射到中庭,由此解決大尺度建筑中常見的采光不佳問題。
建筑功能分為三大板塊,分別為:教育核心板塊、圖文信息中心板塊、國際教育聯(lián)盟與新海派藝術發(fā)展中心板塊。建筑形體遵循功能布局的原則,以教育核心板塊為中心,東西方向的體塊于二層連廊打通,二層橫向貫穿的平臺與底層縱橫的道路,使各區(qū)域暢行無阻。
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(吳淞院區(qū))項目作為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院區(qū),將以開放、共享、創(chuàng)新為導向的環(huán)境為特色,助力吳淞國際藝術城核心區(qū)實現(xiàn)“開放、共享、創(chuàng)新的院區(qū)”、“工業(yè)遺存活化利用的經典”、“殿堂級院區(qū)”,最終實現(xiàn)以藝術教育為核心、國際藝術人才和資源高度集聚的美好愿景。
文章轉自:不畫圖建筑師